(资料图) 夏日炎炎,家里周边的大小公园,成了市民游客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不过,最近不少上海市民向记者反映,一些公园的园内禁止行为越来越多,孩子的滑板车,儿童自行车,甚至是羽毛球等一些休闲运动,也不允许在园内开展。这让不少市民有些困惑,公园里这不许那不许,那还是大家概念里的公园吗?(7月29日 澎湃新闻) 按理说,公园当姓“公”,具有公益属性,应当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然而,一些公园的禁令越来越多,不少游乐活动和运动都被禁止,简直成了“禁地”。笔者认为,公园不能过度管理,影响了市民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多元化需求。对于一些公园“这不许那不许”,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介入,及时予以纠偏,让公园回归应有的公益属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可否认,市民在公园里也不能为所欲为,做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公园为了加强管理,防范公园变成一部分不文明市民的“私园”,出台一些“禁令”,也非常有必要。比如,禁止在公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进行其他不文明及危险的活动和行为,扰乱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损害其他入园市民的合法权益。此外,更不能在公园内进行聚众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些“禁令”,是对入园市民的必要约束,有利于维护公园的正常秩序。一般而言,大多数市民都会予以支持,不会对此有什么质疑。 然而,眼下一些公园出台的“禁令”,却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如在公园里,功放、帐篷、童车、宠物、轮滑等,都被列入了“黑名单”,而像羽毛球、儿童滑板车等常见的休闲体育活动,也明确在很多区域内谢绝。对此,不少市民不太理解:公园本来就是个公共休闲场所,这也不许那也不许,难道公园里只能散步吗?确实如此,公园的过度管理,限制了市民更多休闲娱乐活动的自由,一道道“禁令”仿佛筑成了一堵无形的墙,让公园变成了一块“禁地”。这种情形,显然与公园的公益属性背道而驰,受到市民的广泛质疑,也就在所难免了。 公园过度管理,出台诸多“禁令”,实质上是一种懒政行为。如此简单地“一刀切”禁止市民在园内的多种活动,安全隐患自然相应地少了,同时公园也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无疑管理成本也减少了,这是公园管理者乐于见到的,或许也是他们出台一道道“禁令”的动力。但是,这种非人性化的管理,削弱了公园的公益属性,也让公园少了热闹氛围,失去了该有的活力。这样的公园如同“禁地”,无法满足市民户外各种活动的需求。因此,公园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市民的关切和需求,及时介入予以纠偏,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禁令”,让公园更好地为民所用。 笔者认为,公园不该成“禁地”,应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千万不能为了便于管理,就简单地“一禁了之”,应当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休憩、健身、娱乐、休闲的多元化需求。(丁家发) |
标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