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疏通“出口”、促进优胜劣汰、形成良性循环的制度成效正逐步显现。*ST紫鑫、*ST弘高、*ST天润3家公司6月12日提示,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面临强制退市。据统计,包括上述3家公司在内,截至6月12日,2023年以来有43家上市公司被锁定强制退市。监管部门近日再度明确表示,将严格退市监管,持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专家指出,在全面注册制环境中,壳资源稀缺性下降,市场尾部公司出清速度有望加快,退市企业还会进一步增多,“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生态将不断完善。“面值退”效果加快显现2023年以来,各类退市案例不断增多,彰显退市监管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其中“面值退”渐成“主力军”。作为交易类退市的重点类型,在面值退市下,A股退出效率进一步提升,面值退市的市场出清效果开始显现。截至目前,*ST凯乐、*ST荣华、*ST西源、*ST金洲等均已因股价低于面值退市。在今年以来的43家已被锁定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19家退市类型为交易类退市。由财务业绩恶化引发的退市案例同样较为常见。在上述43家公司中,有21家触发了财务类指标,数量最多。此外,也有个别企业触碰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红线”。业内人士注意到,历史上,因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只有5家,但今年以来已有8家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被强制退市或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ST计通、*ST泽达、*ST紫晶等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A股市场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助力提高A股优质公司的回报率。”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说。李求索进一步分析,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形成,有助于持续检验与监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最终在A股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氛围,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净化器”功能持续发挥看到退市新规尤其是“面值退”的威力,不乏上市公司“临时抱佛脚”,试图通过股东、高管增持或公司回购等短期刺激,让股价回到1元之上。然而,过往案例表明,增持护盘往往难改退市命运,“保壳”还得“自身硬”。有市场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部分公司在发布增持公告后,股价仍继续下跌。有关部门也特别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合规交易。上交所6月5日发布关于退市辅仁、退市未来股票异常交易情况的通报称,退市辅仁、退市未来股票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并将于届满后终止上市。“公司前期已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提请广大投资者审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近日上述股票股价大幅波动,个别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拉抬股价等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中小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表示,已依规对相关投资者采取了暂停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A股ST板块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3.6%。“多次退市制度改革,正不断优化退市指标、缩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场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促进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中银证券报告指出,退市制度的完善将有效抑制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让资源更集中于优质企业,推动A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退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但出入口两端企业数量还有一定差距。从监管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看,A股退出机制将不断完善,退市执行力度还将进一步强化,优胜劣汰机制也将更趋成熟。一方面,多元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将不断完善。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退市管理办法》已被纳入证监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也将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近期强调,在出口端,将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一退了之”,需市场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克服阻力,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立体化追责,从而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的背景下,上交所将继续坚守监管主责主业,畅通企业退市“出口关”,不断健全退市风险识别、退市风险预警、退市处置协作、退市决策实施、退市业务安全运行、退市监管廉政监督等主要退市机制,发挥监管合力,保证“退得下、退得稳”。同时,建立退市制度的完善评估机制,定期总结评估退市指标的执行情况,持续完善退市指标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
标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