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刀郎推出新专辑《山歌廖哉》,因《罗刹海市》等新歌因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故事同名,引来网友纷纷查阅典籍,带火了《聊斋志异》。位于淄博的蒲松龄纪念馆也出现暑期约满情况。那你知道江苏与蒲松龄有怎样的渊源,有哪些相关景点值得游览吗? 图源蒲松龄纪念馆 (资料图) 刀郎新歌带火蒲松龄纪念馆 随着“聊斋热”持续升温,蒲松龄纪念馆自8月4日起部分对外开放,暂免费预约参观。据报道,纪念馆开馆以来出现连续约满的情况,也让不少人了解到淄博不仅有烧烤,还有蒲松龄纪念馆。 据蒲松龄纪念馆网站介绍,蒲松龄故居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抗日战争期间,故居毁于日军战火,仅剩残垣四堵。1954年初步修复,后又由区、镇、村三级政府有关负责人组成了“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委托蒲松龄第十代孙蒲文琪义务管理。1961年,蒲松龄故居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淄博市政府批准建立了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故居近几年出现了漏雨和房屋结构的倾斜等现象,亟需进行科学、合理地保护和修缮。部分对外开放期间,文物修缮及展厅升级改造同步进行。 据悉,在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画像是 “镇馆之宝”,系国家一级文物。该画像由清初著名画家朱湘鳞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绘制,绢质立轴。上有蒲松龄亲笔题跋两则,一则为:“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二为:“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蒲松龄 图据宝应文博 南下远游, 《聊斋志异》有故事在此写就 蒲松龄出身世代书香门第。18岁时应父母之命完婚,19岁时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第一而中了秀才,受到当时的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并收为门生,但是蒲松龄在此后三年一次的乡试中,却屡试不第。康熙九年(1670)秋,蒲松龄已有长子箸、女儿及次子篪。为了全家五口人的生计,同时也为了开阔眼界,他应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聘请,南下宝应县署做幕宾,帮办文牍。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告诉记者,其实蒲松龄和江苏有着密切的关系,到宝应、高邮做幕宾是他人生中的重要经历,对他创作《聊斋志异》也有重要影响。南游期间沿途登眺以及苏北水乡的秀丽景色,激发了蒲松龄的小说、诗歌创作热情,近一年间,他即写诗百数十首。在蒲松龄一生最长的远游中,他亲眼目睹了仕途险恶及社会的黑暗,既看到州县官吏遭受上官的凌辱而不能强项的委屈,又看到他们花天酒地、铺张奢侈的另一面,更看到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惨状。 这都为《聊斋志异》某些篇章的创作提供了更深广的生活感受。 苗怀明说,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莲香》这一篇,就是得自在江苏的见闻。他离家上路,骑马南行,经益都县颜神镇(今博山区)西南青石关,入莱芜县境。至沂州阴雨,在旅店得读王子章所撰《桑生传》,即以此为素材,写成《莲香》篇,收入其《聊斋志异》中。继而进入苏北,途中渡黄河(清初黄河由苏北入海),最后到达宝应。 蒲松龄在宝应任幕宾近一年时间,竭力协助孙蕙处理政务,代拟重要书启文告,解救民众疾苦,兴利除弊,智斗恶吏等等,为孙蕙赢得了一定的政声,也留下许多佳话。在宝应游幕期间,人们经常见他身披麻袋,手执笔墨,出没于大街小巷,走访于泰山殿、孔庙、八宝亭等名胜,游览于“九里一千墩”汉墓群、松岗等荒野,喜与人交谈,听到有趣的故事就记录下来。 然而,这种官场生活和代人歌哭的差事,终究难圆自己的科举梦。康熙十年秋,也就是1671年,蒲松龄谢绝了孙蕙的一再挽留,留下了《鹤轩笔札手稿》《南游诗草》和多篇书启文告,踏上返乡归途。蒲松龄以孙蕙的名义,说出了下层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充分体现了他的学识、文采及妙笔,也包含了其吏治、为民思想。蒲松龄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可以大展宏图,可是却一再没有考取功名。他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因一部《聊斋志异》而享誉世界。 蒲松龄供职旧址, 留下惠民佳话 想感受蒲松龄在江苏留下的足迹,可去游览蒲松龄供职旧址,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据讲解员胡志凤介绍,2008年,蒲松龄供职旧址被宝应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宝应县文博部门对该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保护修缮及展陈布展,辟“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及“蒲松龄广场”正式对外开放。 其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牌楼社区叶挺路73号,清代建筑,其建筑面积为210平方米。走进纪念馆,可以看见蒲松龄曾经住过的两层小楼的三合院。一楼辟为“鹤轩流芳——蒲松龄游幕宝应觅踪”主题展厅,二楼中厅布置了“宝应书画家纪念蒲松龄作品展”。二楼东西两侧的厢楼,是蒲公当年办公、创作的地方,设茶室、书房,再现当年会友、读书写作场景。 蒲松龄游幕宝应虽只有一年时间,却为百姓做了大量实事。宝应产的鲈鱼鳞小肉细,非常可口,达官贵人们都以吃到官塘鲈鱼为快事,不仅吃还带走,县府疲于应付。蒲松龄劝说孙蕙智除史弊,将官池改为放生池,并在池边设立放生池碑,说皇上以大德学义治天下,不轻易杀生,蒲松龄还亲自撰写了一篇《放生池碑记》,巧妙地为县府解除了“鲈鱼之患”。此为爱民惠举,被传为美谈。目前,放生池碑设于纪念馆的东北角。 宝应位于淮河下游,地势低洼,运河时常溃决。洪涝成灾,加之繁重的疏河修堤之役,百姓们苦不堪言。蒲松龄在游幕宝应期间,自称淮安王克己家丁数人,串至宝应境内酗酒耍赖,殴打征粮差役而且阻粮入仓,意欲掠夺,孙蕙和蒲松龄就设计将这些人逮捕,施以薄惩并致函王县令通报案情,从而除此恶患,终于保得宝应一方安宁。 蒲松龄还结识了宝应的王式丹等当地一批文朋诗友,还爱饮宝应佳酿“乔家白”,“乔家白”酒原为宝应四大家族之一的乔氏家酿,是当今宝应的地产名酒。蒲松龄时常与友人饮酒赋诗,留下了不少反映民情刺贪刺虐的诗作。 图源高邮盂城驿景区 高邮盂城驿, 去蒲松龄待过的“邮局”看看 位于高邮的盂城驿,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且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站。古代的驿站不仅仅相当于今天的邮政局,它应该是以邮政局为主,涵盖了政府招待所、饭店甚至还具备公安机关部分职能的综合体。 蒲松龄与盂城驿结缘是在清康熙九年(1670),同乡好友孙惠以宝应知县临时调署高邮州,蒲松龄是以幕僚身份一同前往的,他在盂城驿仅工作了七个月,其间还打了一份《高邮驿站》的报告给皇帝,请求多拨一些资金给盂城驿。《蒲松龄全集》中也收录了这篇文章。 “盂城驿”其实就是高邮驿,之所以叫做“盂城”,是因为秦少游在他的诗句里面提到:“吾乡如覆盂。”意思是说高邮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就像书房里洗笔的水盂被倒扣过来的样子。高邮得名源于秦始皇曾在这儿筑高台建邮亭,这是中国唯一一个用“邮政局”来命名的城市,这个名字倒和驿站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些。 “盂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鼎盛时占地面积约有16000平方米,1985年全国文物普查令盂城驿重现于世。历经沧桑的盂城驿现仅存有牌楼、照壁、正厅、后厅、驿卒舍、库房、厨房、廊房、马房、马神庙、驿丞宅和鼓楼等古建筑约3000平方米,但规制完整、古风犹存,被称之为“稀世遗珍”,中国邮驿“活化石”。1993年-1995年高邮市政府修复盂城驿,并设立了中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获批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盂城驿也被列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部分图据宝应文博 校对 盛媛媛 |
标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