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无论是在科技圈还是资本圈,元宇宙一度成为了热门的讨论话题。从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到Facebook的母公司Meta高调宣布进军元宇宙,百度、字节、网易等众多国内知名大厂,开始不断迭代自家的元宇宙应用。 在经过了2021年元宇宙概念落地后,2022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进一步爆发,到2023年却在AIGC的冲击下陡然“遇冷”。暂且不提Roblox的股价已从高位暴跌超七成,根据Dappradar的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元宇宙项目融资总额约为7.07亿美元,在2022年全年元宇宙项目融资总额约7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额不及去年全年的10%。 【资料图】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中国公司在“逆流而上”。 来自北京的元宇宙虚拟技术公司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环球墨非元宇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墨非”)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允许其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并发行不超过138万股普通股。 回溯环球墨非的赴美时间表,其于2022年3月4日在SEC秘密递表,又于2022年11月23日公开披露招股书,也意味着历经近一年半后,公司有望加速上市进程,进入了敲钟前的“倒计时”阶段。 通览环球墨非的招股书,元宇宙和数字资产贯穿其整个业务版图和发展脉络,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6年的时间对于大多数长青企业而言是中期发展时间,但在元宇宙这个新兴赛道中已可以称得上是“老将”。 亚汇网了解到,作为一家从事元宇宙行业虚拟内容制作、数字营销和数字资产开发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环球墨非主要通过公司专有的“MofyLab”技术平台(该平台由尖端的三维(3D)重建技术和人工智能(AI)交互技术组成),创建广泛的3D高清虚拟版本可以在不同应用中使用的物理世界对象(如人、动物和场景)。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环球墨非是中国领先的数字资产银行之一,由7,000多个高精度3D数字资产组成。高精度意味着4K分辨率的电影精度。 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通过虚拟技术服务、数字营销和数字资产开发等方式产生收入。在截至9月30日止的2020-2022近三个财年里,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04.25万美元、1426.82万美元、1718.83万美元,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从收入角度来看无疑属于稳健型选手。 但在利润端方面,其相应期间内的净利润分别为-48.63万美元、141.42万美元、-26.52万美元,在2021财年获得了短暂的扭亏为盈后,又于2022年度重回亏损境地,整体波动较大。 从业务拓展上来看,环球墨非主要经营三条业务线——虚拟技术服务、数字营销、数字资产开发和其他。其中,虚拟技术服务主要利用专有的“MofyLab”技术平台,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协助客户进行虚拟内容制作,可用于电影、电视剧、动画广告和游戏等各种设置。 据了解,该公司2022财年的虚拟技术服务收入约为1253.70万美元,约占总收入的72.93%,数字营销收入约为63.20万美元,约占总收入的3.67%,数字资产开发及其他的收入约为401.93万美元,约占总收入的23.40%。 我们可以了解到,“技术”对于环球墨非而言,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壁垒。基于此,环球墨非在中国搭建了自己的技术平台,名为“墨非实验室”(MofyLab),其中包含自主研发和优化的技术、3D重建技术和AI交互技术:创建现实世界物体数字资产的3D高清虚拟版本以及提供一站式、低门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协助元宇宙公司创建高质量的虚拟内容。 不难看出,环球墨非能够通过使用数字资产,提供数据驱动和基于模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建模、仿真等技术连结虚拟与数字世界,该技术有望落实在丰富的泛工业、泛娱乐场景应用,目前多以泛娱乐场景为主。 不过,即便在成长赛道,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发展便一帆风顺,首当其中便是公司以较为波动的业绩对上了突然遇冷的元宇宙市场。诚如之前所言,元宇宙市场整体融资受到冷待,无疑也影响到了环球墨非的上市进程。 该公司此前递表时恰逢元宇宙概念火热时期,其计划发行600万普通股,发行价不超过5.5美金,计划IPO募集3000万美元。但在本次IPO中,公司发行不超过138万股普通股,每股发行价4.5-5.5美元,约募资600万美元,最终IPO募资金额和规模较之前缩水明显。 另一方面,在该公司利润波动的情况下,公司并不能保证稳定盈利的时间节点。同时,该公司在风险中提示到,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6个月,环球墨非前四名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26%、17%、10%、10%,合计占比63%,客户集中度过高或将进一步对公司的波动业绩产生影响。 方兴未艾的元宇宙市场 ”互联网+“时代,热门概念总是来得快,去得同样快。 2021开始,在5G、AR等技术的加持下,元宇宙爆火可谓是“口口相传”,其通过实时海量信息交互和沉浸式体验的实现,是基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底层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5G技术的快速采用和计算计算能力的不断升级将提升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并进一步推动元宇宙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交互硬件技术已经迅速成熟,各行业现在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IDC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AR和VR出货量将达到7670万台,与2020年的760万台相比增长81.5%。在同一时间段内,BCG和Mordorintelligence预测,到2024年,全球AR/VR市场规模预计将扩大到296.9亿美元。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全球元宇宙规模将以3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达到3037.4亿元人民币(约473亿美元)。在中国,2020年元宇宙市场规模达到73.8亿元人民币(约合11.35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316.1亿元人民币(约合48.6亿美元)。 而到了2023年初,与由ChatGPT引发的AIGC、大模型热潮相比,上一任网红元宇宙“失宠”的声音可谓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相关的元宇宙玩家也在纷纷撤退,微软、腾讯、Meta等海内外科技企业,集体“减配”元宇宙业务,开始变更发展路径或缩减人员配置。 归根结底,元宇宙并不同于人工智能,其目前的场景应用和商业潜力仍然在概念里,而AI似乎更先一步令市场看到了商业化的曙光。这似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市场和资金的退潮和转向。 但备受冷待也并不意味着元宇宙赛道就此“凉凉”,资本退潮未尝不是“福之所倚”。今年6月,《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发,为元宇宙关键技术的攻关注入动力,而与此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以Apple Vision Pro为代表的MR沉浸式设备等突破,也正催生着元宇宙的巨大变革。 经过沉淀以后的蓄力,或许有望是新一轮爆发的起点。在元宇宙行业长期前景没问题的基础上,近期大热的AI及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反而有望助推元宇宙加速落地,而环球墨非或有望从中寻找到发展良机。 |
标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