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风微草长不必忧,水清山静自可游。”2022年,40年量级的供给冲击导致全球90%以上的国家通胀率高于3%的国际警戒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全球通胀率将从8.8%下降至6.6%,趋势下行但绝对水平依旧较高,预计仍有80%以上的国家通胀率超过3%。全球性通胀狂潮中,中国逆势而行,2022年通胀率仅为2%。 鉴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位置,市场一直以来就对中国通胀心存担忧,而疫情政策优化后,中国经济热度持续升温。IMF就在1月底的最新报告中,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一次性大幅上调0.8个百分点至5.2%。 在经济信心提振的同时,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则进一步加深。笔者认为,2023年供需端与政策端多股力量将继续交织角力,虽然通胀中枢上行难以避免,但上升幅度较小且整体波动有限,物价稳定可期。 根据全球经验来看,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消费物价指数(CPI)按年上行是必然趋势。对比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防疫政策严格指数(Stringency Index)与其CPI按年升幅可以发现:当严格指数下降时,该国物价有着较为明显的上升。 就中国来说,自2022年11月份开始,防疫政策严格指数开始稳步下跌。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还是心理状态都在逐步向常态化回归。 服务消费复苏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海外经验,防疫措施放宽与消费反弹存在时间间隔,一般在感染峰值期过后的第2个月后,日常生产、生活才能渐渐修复,本地消费亦会随之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同时,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基数较低,2023年第二季度CPI按年增幅可能会高于年均水平,预计2023年全年CPI按年上升2.3%,高于2022年的2%,但不超过3%的警戒水平,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随着需求复苏,商品与服务消费复苏弹性不尽相同。因为疫情对于线下服务消费较商品消费限制更多,所以当消费场景放开时,服务消费恢复斜率明显高于商品消费。例如,交通、餐饮等受消费场景限制明显的行业,当居民出行半径打开之后,业务回暖显著,物价抬升明显。对比严格防控阶段与防疫优化阶段,越南交通价格指数增加了45%,新加坡交通价格指数也上行35%,而两国服装鞋类消费仅分别增加1%、4%。 不仅如此,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也印证了服务业更快的复苏速度,1月制造业PMI按月上行3.1个百分点,至50.1,为3个月之后重回荣枯线之上,而服务业PMI报54,按月急升14.6个百分点,展现出了较高的复苏弹性。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