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反弹始自2022年11月初,以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调整为标志,主要的大盘指数均回升,其中表现最好的板块是2022年跌得最惨的行业,如科技、消费、传媒、互联网平台等。与之相比,近3年表现强劲的新能源却重创,从2022年10月底至2023年2月22日,新能源行情与主要大盘指数完全背离,中证新能指数与光伏产业指数分别下跌2.74%、5.01%。 为何新能源没有跟上大盘反弹的节奏?新能源的行情已经结束了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望2022年10月至今的反弹行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是点燃第一波反弹行情的助燃剂。从各行业之间的比较逻辑来看,哪个行业受到疫情影响最大,毫无疑问反弹力度最大,因此线下消费、酒店旅游、互联网等行业反弹最快。相比之下,新能源车、光伏、储能、风电等在内的新能源企业,过去虽然一定程度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处在扩张阶段,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快速提升,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创新高。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从2019年末至2022年末,新能源整体是估值、盈利双提升。 新能源对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并不敏感,因此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以估值修复、场景修复为主的第一波反弹中,新能源缺乏行业间的比较优势。 需求不振甚至减弱,是影响新能源行情的另一重要因素。与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不同,过去3年,新能源市场终端需求加速增长,特别是新能源车,在2022年新能源车购车补贴延续的特殊政策下,新能源车销量进一步爆发,据Trend Force数据,2022年内地占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比重提升至63%。反映到市场上,新能源车最重要的上游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不断破顶并触及每吨6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天价;光伏上游原材料也类似,硅料价格最高触及每吨约33万元。下游需求的爆发,让产业链的上游企业赚得盘满钵满,主要锂矿上市公司业绩预增中位数约5倍左右。光伏上游的硅料企业也不遑多让,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新特能源这4家硅料上市企业预计淨利润增幅均超过160%。 但是,从今年新能源下游的需求看,光伏、新能源车两个最强赛道的需求可能面临阶段的高点。光伏可能尚存不确定性,但新能源车面临国补退出,行业车企的降价,今年销量增速大概率下降。乘联会在年初指出:“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新能源车)销量增长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求的下降已经反映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碳酸锂价格不到3个月急跌三分之一;硅料价格较高位回落逾20%。 在经历3年爆发式增长后,新能源赛道内企业的增速可能都在2022年达到了阶段的顶峰,这也意味着,行业的估值到达了阶段的顶点。那么,这是否代表新能源赛道的行情走到尽头? 如果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是众多赛道中确定性最强的行业之一,碳中和不仅是中国的目标,也是全世界的目标。不过对投资者而言,很难将目标放到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后,所以短期、中期的变化就更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市场风格的变化。在2022年10月至春节前的反弹行情中,市场率先掀起是预期修复的行情。在进入2月春节以后,市场转为数据验证的逻辑,经济数据、金融数据、行业数据、上市公司业绩等都成为检验市场修复的因素。业绩预告盈利差、春节期间及近期统计数据较差的行业开始调整;盈利能力强、增速高涨的新能源行业在春节前迎来了一波“业绩预告行情”。 其次是行业的需求,以2023年全年新能源(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下游的需求来看,新能源车的需求增速下滑是确定性事件,行业的看点在于新能源车的智能化,以及新能源车海外需求的变数。 原材料价格回落 有助盈利 光伏在第一季走出了超预期的行情。首季一般是光伏装机淡季,但2023年呈现出“淡季不淡”,硅料价格也意外反弹。但在硅料供给产能大幅度释放的情况下,全年硅料价格下降也将是大概率事件,上游价格下降将一定程度上刺激下游装机量的提升。 行业的边际最大增量可能在于储能的需求。从锂电的下游需求看,近年来从消费电子向动力电池快速转变,在全球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当前储能电池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最后是估值与盈利的匹配。以新能源估值和盈利的匹配情况来看,当前中证新能指数滚动市盈率为22倍左右,在近3年的估值历史分位为3%。 另一方面,无论是碳酸锂还是硅料价格的回落,对整个产业链而言是利好,产业链内部的利润分配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以指数整体看,中证新能整体在未来两年仍然保持在25%以上的淨利润增速,匹配22倍左右的估值,行业整体仍然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从长期来看,新能源的需求仍然具有可持续性,市场也将从赚估值的钱转向赚盈利的钱。所以,新能源投资者不妨保持耐心,静待盈利的释放。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