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得不到,得到非所要。想要非要俱失掉,恩怨爱恨全勾销……”舞台上,被命运之轮碾压的祥子在漫天风雪中脚步沉重。这个原本生命力旺盛的质朴青年眼下好似“空心人”一般,麻木向前,而这一次他的车也拉得格外慢…… (资料图片) 6月2日晚,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创排的京剧《骆驼祥子》(传承版),来到常州大剧院,完成复排后的第31场演出。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京剧《骆驼祥子》剧组这阵子的行程,再贴切不过。此前该剧才刚刚结束在京昆艺术群英会以及东南大学的演出,过不了几天,主创们又将奔赴上海,开启该剧京津沪三地巡演大幕。 其实在“火热”之前,这部剧已经“消失”了20多年。 为什么叫传承版?还得将时针拨回1998 年。那一年,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根据老舍同名中篇小说编创了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一经上演深受好评,除了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节上获金奖后,又在老舍诞辰百年之际,二度进京演出,火爆京城。最后拿到了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等多个大奖项,被誉为京剧现代戏的 “里程碑”。直到时隔 20 多年后的去年,省京剧院重新复排,经典之作再次回归舞台。 如何在巨人的肩膀上站稳、站得漂亮?传承版不可谓不用心。回望过去,京剧《骆驼祥子》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因为它主题鲜明,人物丰满,主线清晰,简繁得当。从剧本来看,在老舍小说的浩瀚内容中,剧作家抽取了祥子买车、失车的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并通过他与虎妞、小福子的感情纠葛、悲欢离合,展示了上世纪初京城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可以说既忠实于老舍原著精神,又以当代意识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保留了原作精华。从京剧的表现形式看,《骆驼祥子》充分运用了京剧唱、念、做、舞的全面艺术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京剧程式作了新的尝试。比如祥子拉洋车虚实结合的舞蹈动作、祥子与虎妞的几段对手戏及双人“醉舞”等,后来都成为该剧的“高光时刻”。包括演员的表演,也是好到了极点。男女主角均为双料“二度梅”得主。其中工花脸的陈霖苍扮演祥子,融入了老生、武生的表演手法;工青衣的黄孝慈扮演虎妞,融入花旦甚至是彩旦的表演方法,让两个人物活灵活现地“立”在舞台上。 传承版想要成功也要从这些方面下功夫。第一步,就是精准复刻,从剧本、程式到艺术手法等等,拿出经典版研究、研究再研究。第二步,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如何做好二度、三度创作的问题。 从演出现场来看,传承版把老“祥子”陈霖苍请来当导演,“攒”出了一桌好菜。 黄孝慈的大徒弟高飞小时候跟着师父一起待过《骆驼祥子》剧组,耳濡目染,几十年后可以如愿接棒出演“虎妞”,她神态、表情十分到位,泼辣的作风将虎妞这个敢爱敢恨,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的角色演活了,颇有种“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的风范。而新祥子、90后演员黄金朝虽然是第一次挑大梁,但是朴实又接地气的演出,让人很有代入感。 “唱腔的情感、字儿、劲儿、音儿、味儿要厚实”,这是陈霖苍在排练场不厌其烦输出的观点,正是这样的艰苦又努力的“二度创作”,把老舍先生对于祥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以及旧社会吞噬人心灵的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悲得圆满,美得洗练,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厚实的印记。 观众微评 张强(私营企业会计):京剧《骆驼祥子》将老舍先生的小说搬上舞台,并得到了生动的演绎,观众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祥子的内心体验和无奈的命运。在场景设计上,该剧舞台背景与布景相得益彰,使得观众将视线投向更加深入的情感表现和普通人物的真实形象。演员的表演娴熟老到,他们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有力的唱腔,展示出祥子、虎妞的的内心世界。总之,京剧《骆驼祥子》的演出让观众印象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部好剧。 郭俊艳(退休编辑):《骆驼祥子》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其影响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各个领域。这部京剧凭借其生动的人物形象、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舞美设计,为观众创造了一次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体验。无论是从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都值得推介。 郑锦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初中时初读白纸黑字的《骆驼祥子》,随着人物内心的独白,去感受主人公祥子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里,三起三落的坎坷人生。现在沉浸在短短两小时的京剧中,看着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演绎着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转折,以及祥子对于“什么是真的?”这一问题所给答案的不断变化;将开始时朝气蓬勃的祥子给出“有车才是真!”的肯定,与接二连三的打击后浑浑噩噩的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句“死!才是真”深深震撼了我的内心,面对生活的无力,祥子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戏曲为《骆驼祥子》融入了新的灵魂,让作品有了更多的京味,乐器“行旋”的演绎方式中将话语中的情绪烘托而起,霎时间七情具已味尽,参透了辛酸处泪湿衣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祥子面对坎坷人生的悲愤与无奈。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 |
标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