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地理教学计划《人口的合理容量》

2023-07-27 18:13:42| 来源: 互联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必修2地理教学计划《人口的合理容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这13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必修2地理教学计划《人口的合理容量》相关的文章。

篇1:必修2地理教学计划《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资料图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

2 .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 .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4 .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自身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计算人口增长的数据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2 .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学习人口的合理容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和控制人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是: ① 环境的限制性; ②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 ① 采用多媒体教学; ② 案例分析; ③ 学生收集资料并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引入教学:

从拥挤效应看环境人口容量

科学家曾用一些小种群的老鼠进行实验。他们将几十只老鼠放在面积约 9平方米的笼内,不限制它们的食物、饮水和空气,研究长达两年。按正常繁殖比例计算,预计两年后最终会有 5000 只成年鼠。然而,根据实验结果发现,栏圈中的成年鼠数目一直在150一 200 只之间。科学家还发现,在这拥挤的环境里,虽然食物、饮水和筑巢材料很丰富,但动物的行为发生了异常。规律性的发情和交配行为丧失了,雌鼠甚至忘记了怎样筑巢和照顾幼仔。老鼠通常并不啮同类,但在这里成年鼠却吃掉了幼鼠。过分的拥挤使鼠群的行为出现反常,血糖急剧下降,甚至休克。

看来,生物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空间和领地。生态学家把这种由于生物种群密度过大而产生的结果,称为“拥挤效应”。

人类是高级动物,和一般动物的拥挤效应显然有所不同,但既然是生物,也就可能会产生拥挤效应。事实上,拥挤效应在人类社会中已有体现,地球上的许多地方已人满为患。因此,提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把地球上的人口控制在较合理的数量之内,弱化拥挤效应,维持人类合理健康的生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人口爆炸

学生活动:读图1-5 世界“10亿”人口年表,计算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100,30,14,13,12)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爆炸)

讨论交流马尔萨斯人口论理解人口的过快增长必然对环境资源带来不利的影响。

[马尔萨斯人口学说中的“两种级数学说”只是在一定的时间、选定的地点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地控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

马尔萨斯其人: 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 , 1766 一 1834 ) ,出生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年代,他 1784 年进人剑桥大学学习历史、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专攻数学。 1788 年毕业,获得神职。 1805 年担任伦敦附近的东印度学院( East India College )的历史与经济学教授。 1798 年出版的他的著作 《 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 》 。 1799 年他到瑞典、挪威、芬兰和俄国调查土地、粮食与人口的关系。 1802 年,访问了法国和瑞士。次年,对其著作作了修改补充,出版了第二版。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三个主要的观点,就是“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两个公理”:第一是“食物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第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在将来也是如此”。“两个级数” : “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稍微熟悉数量的人就会知道,几何级数增加的量比算术级数增加的量要大得多”“根据自然规律,食物是生活所必需,这两个不相等的量就必须保持平衡”。“两种抑制”: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对此,马尔萨斯称其为“积极抑制”;另一种是要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马氏称其为“道德抑制”。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根据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初期的人口现象提出来的,当时,对他的理论存在着不同看法,在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中,把人与自然界的动物等同起来,当作超社会的自然规律,从而忽视了人口问题的社会性,至于“两个级数”,虽然他说是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的增长规律,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看,没有限制的条件是不存在的,所以从总的情况来说,“几何级数”增长也是不存在的。最后“两种抑制”的办法中,“积极抑制”的战争、灾荒和瘟疫其实质都是社会原因为主而引起的;“道德抑制”更是不切实际的。

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人口学著作。有些西方学者根据历史发展,认为该学说反映了 18 世纪及其以前历史上人口发展的若干现象,但不能反映当时人口现象的社会原因,更没有预见到现代科学技术在提高工农业生产与科学避孕的作用。因此,也有学者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在反映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的规律上基本是正确的。但是,人口问题是个社会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有不同的表现。

二、环境的限制性:

1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由于人口增长造成的环境恶化的资料、影像和图片。

2 .展示学生收集有关所居住地区由于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实事、图片。

3 .写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限制性小论文。(可以以某一环境要素展开叙述)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资源之间应保持良性循环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 阅读“人类的空间” , 全世界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 ― 怀特岛上,其材料的作用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概念。

2. 组织学生进行三种人口发展观辩论:

3. 学生活动:分析我国各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承载的人口密度,材料把我国按气候因素分成九个地区,给出每个地区年生物量、可承载人口和最大人口密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每个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环境承载力就不同,人口容量也就不同,得出我国人口承载力南方比北方大,东部比西部大,从而理解人口容量的相对性特点,把九片地区的可承载的人数相加约 16 . 2 亿,就是我国最多可承载人口,超出这一数量,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环境就会恶化,使学生明确人口容量的临界性特点和警戒性特点。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篇2: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 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 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佳人口数量)

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

(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

(1)气候的两要素 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状况良好(2)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高(3)地区开放程度高 我国南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气候适宜,热量降雨多,农作物成熟快(2)经济科技水平高

篇3: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理评课稿

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理评课稿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

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篇4:《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理评课稿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同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夏炜老师:指教《天气和气候》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建议进一步加强普通话修炼。

刘新梅老师:指教《滔滔黄河》她高质的学案,优秀的课件,科学的`程序,熟练的操作,使课堂“起点学案化,过程探究化,知识图象化,学生愉悦化,小结纲要化。” 建议问题设计要严密。

周玉霞老师:指教《西亚》她流利的普通话,潇洒的表情,渊博的知识,高效的调控,使课堂锦上添花。她设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建议风趣幽默。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

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篇5: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

第一“世界人口分布”。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个方面。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

第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由于已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直接陈述。

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知识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最后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具体实例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和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不很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初步了解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来源:ks5u]

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

(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

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

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

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2) 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

(3) 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

(4)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 ――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重要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相对确定性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篇6: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 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

3: 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二、预习内容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一般以 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

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 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 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

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 千米范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 米的范围内。

各大洲中, 洲人口最多, 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 国东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地带和

地带。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 ,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主要自然因素包括:

地形:平原人口 ,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 。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 、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也影响人口分布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包括: 、、科技发展水平、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政治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人口的总特征:

数量最大,密度高,分布 。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东西差异: 多 少;

自然差异: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 少;

经济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 少;

民族差异: 多 少

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 与

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 。

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 、、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 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 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______丰富程度, 水平, 发达程度,

程度,人口 水平及

__ ___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具有 性和 性。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 的生活方式,保证 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 的人口数量。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   , ”的基本国策,以谋求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

5、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学习重难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

二、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

1.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

2.一个地区人口密度大好,还是人口密度小好?

3.读表1―3―1、1―3―2、1―3―3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及原因。

4.读图1―3―2世界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最稠密的4个地区及人口最稀少地区,试解释的原因。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这样说是否正确?可举例说明。

2.为什么说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北部、西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人口仅占全国的4%,其中西藏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其余省区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全国的96%,其中台湾人口密度高达500人以上。分析这种人口分布格局的成因。

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我国可以说“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被巨大的人口分母一平均,却是“地少物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最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值还会下降,那么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矛盾,请举例说明。

2.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家人在此幸福的生活。几年后迁来一定数量的人家,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几家人口,结果生活难以维持,被迫大批人家外迁。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理论解释吗?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分析表格中有关资料,回答(1)~(3)题。

(1)计算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中空格。

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

面积(万平方千米)37.879.6156.6768

人口(万人)12500140002361766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3311.52.3

(2)分析各国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______________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所谓最佳,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2、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环境好的地区 B.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生态好的地区

C.资源丰富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 D.经济发达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不明显

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

4.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生活方式 C.交通运输条件 D.文化教育状况

5.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

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 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

A.西藏 B.内蒙古 C.青海 D.新疆

7.我国下列省中,人口密度差异很大,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疏的是( )

A.四川 B.山东 C.新疆 D.台湾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9.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①资源总数不断扩大 ②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增长 ④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不确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能进行定量计算,存在具体的数量

B.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往往低于其人口合理容C.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对制定该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极限人口数量

课后练习与提高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4题:

1.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2.下列地区与图中体现的情形最为吻合的是( )

A.德干高原 B.长江流域 C.非洲东部 D.西欧平原

3.影响图示人口与海拔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交通 D.矿产

4.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的分布常与图示地区相似,是因为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区( )

①气候凉爽 ②资源丰富 ③降水较多 ④排水流畅

A.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地区中属人口稠密区的是( )

A.澳大利亚   B.东亚   C.北非   D.东欧

6.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密集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

C.世界上的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D.亚州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7.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_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右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8~10题:

8.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

A.100亿、99亿

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

D.110亿、90亿

9.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 < b < cB.c < b < a

C.b < a≈cD.a≈c < b

10.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确的叙述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易的大小也有影响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1~12题:

1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13.读下图表,回答问题。

表1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

>49℃>29℃>24℃21℃±3℃[来源:ks5u]<18℃<10℃<-20℃

(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地区的原因是①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 的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14.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万左右,至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明问题。例如,有些地区人口过密,劳动力过剩,就业发生问题;有些地区人口过稀,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影响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就涉及人口分布的问题。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3、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带。原因是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

4、世界人口最密集地区: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

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世界人口最稀少地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地形崎岖,气候寒冷)、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气候干热,水资源缺乏)、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气候湿热)、南极洲、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不正确,说的太绝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而处于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多冻土、人口稀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这样,如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高原、巴西高原,非洲的东非高原等。这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因素。

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 ,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等。

3.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政治文化因素影响举例

政治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宗教信仰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文化风俗纽约城内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科技发展水平筑波科技城的形成

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新疆、黑龙江农垦区的形成

历史因素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人口集中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对比分析分界线两侧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等)。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热丰富,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多高山高原,降水稀少,干旱多风沙,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开发历史悠久,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地处内陆,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晚,经济落后。

2、一是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沿海交通方便。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二是经济实力雄厚。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又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集中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人口总量大大增加。三是政策因素,80年代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使这里成为改革开放最先获益的地区,大大刺激了人口迁入。

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可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在水资源利用上可节约用水,呼吁保护水资源等。即我们应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努力将人口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的限度之内,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2.“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是新专业术语。“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为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也有人把人口合理容量称为理想人口或适度人口,其含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具有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所以环境承载能力下的人口数量与能最大程度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是不一样。

从情境材料中可以看到,草原上,开始时属于“人口合理容量”;当第一次迁入后,已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当再次迁入时,草原已超越“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当堂检测

1、解析:(1)先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所谓人口密度,就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人口的数目,从表中资料可知:巴基斯坦的人口为1.4亿人,面积为79.6万平方千米,这样巴基斯坦的人口密度为1.4亿人÷79.6万平方千米=176人/平方千米。

(2)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

(3)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两种资源得到最佳结合,就会达到两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点评: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说明和决定这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说明问题。

答案: (1)176 (2)D (3)人口和自然 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2.D解析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其主导因素是生活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地区一般而言,或是经济发达,或是自然条件较好。但是,环境和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往往是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人口较稀疏;而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资源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人口也较稀疏;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必然稠密。

学贵在用,上述几个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但任何因素都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有因时因地的差异。比如,资源再丰富,如果分布比较偏远,又没有开发,则人口稀少;生态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可能稠密也可能稀疏,要看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3、B 4.A5.A 6.A 7.A

得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课后练习与提高

1~4解析: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知,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左右,海拔500米至1300米之间,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多,应在气候湿热的赤道地区,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也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区,因为高原、山区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

答案:1、A 2、C 3、B 4、A

5.B 解析:东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发展历史悠久,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6.D 解析: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主要位于自然条件优越的东亚和南亚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西欧和美国东北部地区,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平原,人口分布稀少。根据统计资料,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7.D解析:从原始社会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资源的种类、数量、范围、利用率不断发展,从而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

8.B解析: 读图可直接推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约100亿,再减去发达国家人口数约9亿,即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约为90亿。

9.C解析:合理人口容量一般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8 ~ 9亿人,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人,图中a大约等于16亿。

10.D解析: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11.B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并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加大。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就会导致环境问题。

12.解析Ⅰ图表示环境容量始终高于人口数量,这是最理想的;Ⅱ图表示人口数量在某一个时段超过环境容量,但很快恢复到环境容量以下;Ⅲ图表示由于人口数量太大,环境遭到破坏,新环境容量已低于原环境容量。答案:A

13.解析:水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温带或亚热带,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本题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既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又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篇7: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文化因素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特点: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

2.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

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

十、教学反思

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篇8:《人口合理容量》评课稿

今天听了《人口合理容量》一课,我感触很深,真正体会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首先,该堂课进行了良好的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一:给出了世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根据图显示,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口数量将在26达到630亿。老师由此提出问题:地球能养活这么多人吗?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情景创设二:给出了内蒙古从古到今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的相关材料。根据材料显示,内蒙古在20世纪60年代人口超过80万,人们只能保证最低生活水准,在20世纪90年代人口超过150万,部分人不得不签到别处谋生。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该地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在20世纪60年代要让人们活得好,当时人口应该大于还是小于80万?

通过这样两个情景创设,教师轻松地引入了新课,并且由此提出人口环境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运用比较法,形象而轻松地理解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理解新的概念后,紧接着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内蒙古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哪些因素?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大都能回答出来,而该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教师通过两个情景创设成功地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地思考。学生根据材料自主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有的知识点及结论都由学生根据材料自己分析得出,最后在书上加以验证。

其次,该堂课成功设置了两个讨论题。

讨论题一: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是否可以将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并说明理由?

讨论题二: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乐观者、悲观者及介于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的.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通过两个讨论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自主地掌握了环境人口容量制约因素的分析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只是进行简单地引导和点评,最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学会了很多,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思维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为我的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

篇9:《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反思

星期二,我在高一5班上了《人口的合理容量》,在备课时,我主要以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为主线,重点放在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难点注重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教学中,结合一些夸张的漫画,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第一:对于高一教材不是很熟悉,对于教材中提到的某些细节讲解没有到位,如人口合理容量中的`意义中应该更多的讲解如何建立公平的秩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过多的是本人总结,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

第二:由于本学年刚刚参加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板书缺乏美体性,语言的精炼性欠佳,知识的总结性不强并出现了一些口误,普通话也不是特别标准。

第三:偶尔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影响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课程评价:自我感觉上课的效果和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是在让学生展示的时候,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时间。以致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如果再重上这次课,我将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和练习时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更佳。

篇10:《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

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篇1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篇12: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经达到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寻求一种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状态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

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四,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交流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五,学生能够体会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

第六,学生能够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必修《地理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知道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本节知识结构框架图:

EMBED PBrush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案例分析】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一文,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学生总结教训】

【教师点评】

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 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分析】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学生回答】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归纳】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问题讨论】

(1)如果让你估算未来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2) 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会是多少呢?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

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篇13: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设计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牢牢抓住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课以“人口合理容量”为突破口让学生构建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学情分析】

本教材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说难度不大,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针对高中学生以问题形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以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看待问题的角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人口爆炸”的现实。二是环境的限制性,着重分析土地、矿产、水资源以及环境对人口的制约。三是人口的合理容量,介绍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合作教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教学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创造条件,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相互之间融合、相互渗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的内容,在采用合作学习时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综合各要素认真落实好学生的四分组及组内分工,明确责职。

★ 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

★ 人教版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详细

★ 地理人口小论文

★ 地理教学计划

★ 地理教学计划

★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

★ 高中数学必修2说课稿

★ 人口教育专修科教学计划

★ 社区人口学校教学计划

★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标签:

猜你喜欢
  • 支付宝能查个人征信吗?支付宝借呗贷款征信可以查到吗?

    支付宝能查个人征信吗?支付宝借呗贷款征信可以查到吗?
    支付宝能查个人征信吗?支付宝可以查个人征信,但不能查中国人民银行...
    2023-04-26 08:21:33
  • 期货模拟交易软件有哪些?股指期货交易方法是什么?

    期货模拟交易软件有哪些?股指期货交易方法是什么?
    期货模拟交易软件有哪些?1、金荣中国APP金荣中国(upwaytrack com ...
    2023-04-07 15:06:57
  • 余额宝收益什么时候到账?余额宝存入几天后有收益?

    余额宝收益什么时候到账?余额宝存入几天后有收益?
    余额宝收益什么时候到账?【1】转入时间为周一15:00(含15:00)~周二15...
    2023-03-23 09:18:51
  • 房贷还满一年退税是什么意思?住房公积金满一年可以贷款吗?

    房贷还满一年退税是什么意思?住房公积金满一年可以贷款吗?
    房贷还满一年退税是什么意思?房贷还满一年可以退税。房贷退税是指进...
    2023-03-09 13:18:16
  • 超龄打工有工伤保险吗?超龄怎么认定工伤?

    超龄打工有工伤保险吗?超龄怎么认定工伤?
    超龄打工有工伤保险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对于超过法定退...
    2023-02-28 15:30:49
  • 有花呗借呗可以贷款买房吗?花呗会影响征信吗?

    有花呗借呗可以贷款买房吗?花呗会影响征信吗?
    有花呗借呗可以贷款买房吗?有花呗借呗的贷款记录,只要没有逾期情况...
    2023-02-20 10:55:41
  • 七天通知存款是什么意思?七天通知存款可以手机银行支取吗?

    七天通知存款是什么意思?七天通知存款可以手机银行支取吗?
    七天通知存款是什么意思?七天通知存款是通知存款的一种,通知存款是...
    2023-02-17 15:55:01
  • 银行贷款一般几天下来?银行办理信贷多久到账?

    银行贷款一般几天下来?银行办理信贷多久到账?
    银行贷款一般几天下来?正常银行的贷款放款时间,都在7-30个工作日时...
    2023-02-16 09:28:07
  • 公积金提取条件是什么?公积金网上提取流程是怎样的?

    公积金提取条件是什么?公积金网上提取流程是怎样的?
    公积金提取条件是什么?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达...
    2023-02-13 08:55:20
  • 公积金贷款利率和公积金缴纳多少有关吗?公积金贷款利率高吗?

    公积金贷款利率和公积金缴纳多少有关吗?公积金贷款利率高吗?
    公积金贷款利率和公积金缴纳多少有关吗?无关。公积金贷款利率是跟着...
    2023-02-10 11:18:25
  •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