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在大伞的“守护”下,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随后,返回舱舱门打开,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记者了解到,这顶特大型降落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伞衣面积达1200平方米,若在地面铺展开大约可覆盖三个标准篮球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航天器降落伞,被誉为“神州第一伞”。 从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返回,到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再到现在神舟十五号荣耀归来,大伞不仅为神舟系列飞船15次“绽放”,而且实现持续创新优化。 降落伞是确保载人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安全返回的关键。载人的因素对相关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开伞动载、稳定性、下降速度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研制团队曾先后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设计缝制及验证、可适应多轨道的回收程序控制、着陆缓冲、空投试验、伞舱盖防撞气囊等多项技术难关。 1200平方米的神舟飞船主伞作为国内最大的航天器降落伞,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整个伞的缝线长达10千米,需要十几位加工人员密切合作加工3-4个月才能完成。仅主份降落伞的加工工序,就有30多道。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降落伞研制中心,工人们需要拿着卡尺,仔细地测量着每块布的大小、每个针脚的间距。据了解,每顶大伞都由1920块楔形小布片组成,因为载人航天对精度要求高,不能像别的降落伞在大型机械裁床上加工,只能采用人工剪裁,一层一层地裁,每裁一次都要反复测量。 这样的特大伞并不是随意团起来就放在返回舱里,而是整齐有序地叠在伞包中。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包伞过程有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不可逆,折叠后的伞衣环幅要保证平坦整齐,伞衣无漏折,边缘无内折。 完成包伞和封包,并不意味着降落伞就可以上天。回收产品检验人员还要对捆扎伞衣、伞绳所用线绳打结的方式和预留的长度这些细节进行查验,只有通过严格检验,才能拿到“通行证”。据悉,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梦”归来为标志,大伞护佑中国人完成了第10次载人飞行。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张彦君 |
标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