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苏剑 出品|搜狐智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王晓旭 日前《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出炉,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对于企业类型的偏好,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对于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城市等级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是毕业生首选,高学历毕业生对新一线更青睐。 如何看待以上数据?为什么高学历人才对新一线城市更青睐?慢就业比例上升反映出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人才培养结构与用工结构之间的矛盾?搜狐智库连线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就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苏剑认为,就业数据反映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不仅是应届毕业生,其实大家都想去国营企事业单位。慢就业的比例上升说明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也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学历或者技能的结构性问题。苏剑举例称,某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就业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但是同一城市的教育职业学院就业率高达98%。说明新增毕业生的技能结构跟产业结构不匹配。 那么当前的产业结构更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呢?苏剑认为,这需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看。从静态来看,目前的产业结构需要低端劳动力,例如农民工、技术工人。从动态来看,最终我国的产业结构会适应资源禀赋的结构。因此,我们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将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用起来,而不是让高素质劳动力去做一些低附加值的工作。所以,中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非常到位的。因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附加值高,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以前的低素质劳动力建立起来的,调整比较慢。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用工结构又会有什么影响,高校教育和毕业生应如何应对?苏剑表示,人工智能会淘汰一批工作岗位,但同时会创造一批新的工作岗位,比如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生产、应用的岗位。这或许会催生出一个新行业,他举例称,当年计算机出现的时候大家也有同样的问题,现在互联网创造出大批的就业岗位,“互联网+”使各个行业用工结构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但是因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未来对社会、产业、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事先很难判断,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高学历人才为何更青睐新一线城市?苏剑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生活成本太高,生活品质会受影响。但是回到家乡,如果是二、三线城市,营商环境、就业环境又太差,劳动力需求可能也不多。有句话叫“北上广深容不下肉身,家乡容不下灵魂”,所以新一线城市是一个最佳选择。 应届生没有收入,在一线城市找工作生活成本高。在求职阶段是否应给予一定补助?苏剑认为,国家确实可以先给一些补贴,这个补贴可以通过学校发放,因为学校知道谁要找工作,还没找到工作。但是补贴不能发太多,以免学生养成懒惰心理,就不着急找工作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还是要赶紧把经济搞活。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毕业生和高校有何建议?苏剑说,首先,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以及教育专业的结构布局来看,职业教育人数占比较小,其他方面的人才又太多,因此出现了结构性问题。未来,需要国家调整高校教育招生的结构。另外,大家不愿意去制造业工作的原因是工资太低,根本原因是我国制造业的附加值太低。所以关键是国家要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放活企业,鼓励企业创新。 |
标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Powered by www.zbce.cn 中部财经网
© 2013-2017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